|
全自動砂石分離設備:精准分離混凝土,降低材料損耗在混凝土搅拌站和建筑施工中,废弃混凝土的处理一直是行业难题,传统人工分拣不仅效率低下,还会造成大量砂石材料浪费。全自动砂石分离设备以 “精准分离” 为核心竞争力,通过智能控制系统与多级分离结构的协同运作,实现对混凝土中砂、石、水泥浆的精准分拣,将材料损耗率控制在 5% 以下,为建筑行业节约大量原材料成本,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装备。 精准分离的实现依赖于智能化的识别与控制技术。设备搭载 3D 视觉识别系统,能实时扫描进入分离腔的废弃混凝土,精准判断砂石颗粒的粒径分布、水泥浆附着程度等参数,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。系统根据这些参数自动调整分离策略:当检测到石子表面水泥浆较厚时,自动提高冲洗水压至 0.3MPa,延长冲洗时间至 15 秒;若砂料中混入较多小石子,立即调小振动筛的振幅,避免小石子随砂料一同落下。这种 “识别 - 分析 - 调整” 的闭环控制,使石子的分离精度达到 98%,砂料的纯度提升至 95%,完全满足再生骨料的使用标准。 多级分离结构是精准分离的硬件基础。设备采用 “滚筒筛分 + 振动分选 + 水力清洗” 的三级分离模式:滚筒筛的筛孔按粒径分级设计,10mm、20mm、30mm 的不同孔径区域分别对应不同规格的石子,确保每一粒石子都能被精准分离到对应的收集仓;振动筛配备 5mm 和 2mm 的双层筛网,上层分离出中砂,下层拦截细砂,同时通过高频振动(3000 次 / 分钟)抖落砂料表面的水泥残渣;水力清洗环节采用定向喷淋技术,8 组可旋转喷头根据砂石颗粒的位置精准喷水,既能彻底清除附着的水泥浆,又避免水资源浪费。某搅拌站的实践表明,这种多级分离结构使每小时可处理 15 吨废弃混凝土,分离出的砂石纯度较传统设备提升 20%。
全自动控制系统为精准分离提供稳定保障。设备通过 PLC 控制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操作,从废弃混凝土的进料、分离到砂石的输送、存储,无需人工干预。系统内置 20 种不同混凝土配比的分离参数库,当进料成分发生变化时,能在 3 秒内自动调用对应参数,确保分离效果稳定。例如,针对 C30 混凝土的分离,系统会自动降低振动筛频率,避免砂料过度筛分;处理高标号混凝土时,则增加冲洗次数,确保水泥浆彻底剥离。此外,设备还具备自动故障诊断功能,当筛网堵塞或喷头故障时,立即发出预警并启动备用装置,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分离精度下降。 精准分离直接带来材料损耗的大幅降低。传统人工处理废弃混凝土时,砂石的回收率仅为 60% 左右,大量可用砂石随水泥浆一同被丢弃,造成严重浪费。而全自动砂石分离设备的砂石回收率高达 95%,每处理 100 吨废弃混凝土,可回收石子 60 吨、砂 35 吨,按当前市场价计算,可挽回材料损失约 4 万元。在材料品质方面,分离出的石子压碎值仅 23%,砂料含泥量低于 3%,完全符合《混凝土用再生骨料》标准,可直接用于配制 C25 以下混凝土,减少对天然砂石的依赖。某大型建筑集团引入该设备后,年处理废弃混凝土 5 万吨,减少材料损耗 2500 吨,节约成本 150 万元。 降低材料损耗还体现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上。设备配备闭环水循环系统,清洗砂石后的污水经沉淀池、过滤罐和净化装置处理后,可重新用于分离环节的清洗,水循环利用率达 90% 以上,每天仅需补充少量新鲜水。与传统水洗方式相比,每吨废弃混凝土的用水量从 0.5 吨降至 0.05 吨,年节约用水 2 万吨以上。同时,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干泥饼含水量低于 30%,可作为路基填充料或制砖原料,实现全流程无废料排放,进一步降低材料综合损耗。 设备的自适应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材料利用率。针对不同季节的混凝土特性,设备能自动调整分离参数:夏季混凝土凝固速度快,系统会提高进料速度,缩短分离时间,避免水泥浆硬结导致的分离困难;冬季气温低,混凝土流动性差,设备则会加热清洗水至 20℃,增强水泥浆的剥离效果。在处理含有钢筋、塑料等杂质的废弃混凝土时,设备的金属探测器和异物分拣装置能精准识别并剔除杂质,避免杂质混入砂石影响再生骨料品质,减少因杂质导致的材料二次损耗。 全自动砂石分离设备的精准分离技术,不仅解决了传统分离方式的粗放问题,更通过对每一粒砂石的精准回收,将材料损耗降到最低。在建筑行业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,这种 “精准分离 + 降损增效” 的模式,既减少了资源浪费,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,同时还减轻了环保压力。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升级,全自动砂石分离设备将在精准度和效率上实现更大突破,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。 |
